2023-03-23 18:11:04
2013年,94岁的前国民党副主席郝柏村,接受了记者采访。
郝柏村这个名字,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。其实,他曾经担任过蒋介石的侍卫长,追随蒋介石整整六年,来到台湾之后,他在政府部门之内有着非常高的地位。
可以说,他见证了国民党还有蒋家王朝的兴衰起落,每当想起过去的那些事情,郝柏村的心中就感慨万千。
郝柏村对于自己曾经的上司蒋介石,看法十分复杂,采访中,他谈到一件事,他说:“蒋介石最大的错误,就是接受雅尔塔协定。”
利益当前
著名的雅尔塔会议在1945年2月召开。在这段历史上,中国的存在感其实并不强,因为熟知历史的人都明白,参与和操控这场会议的是美国、英国和苏联三巨头。
历史学家给这场会议下了定义:第一,这是一场制定战后国际世界新秩序的会议;第二,这是一场决定战后列强利益分配的会议。
在召开雅尔塔会议之前,英国、美国和苏联都喊出了“和平”、“平等”等一系列的口号,然而,世界的规则终究是由大国制定的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,可是,在利益分配这方面,从来就谈不上正义。当大国瓜分利益的时候,小国、弱国只能惴惴不安地等在一旁,等着大国宣判自己的命运。
三个大国都有自己的目的。美国希望能迫使苏联对日本宣战,苏联和英国想要争夺在欧洲的权利,同时还牵涉到战后的土地划分,以及从前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利益的重新分配,包括在战后如何处置日本,德国等法西斯国家……
大国的目的十分明确,所以三个国家的首脑很快就在谈判桌上,开始你来我往的切磋。
罗斯福非常直白的,对斯大林提出了自己的条件。
美国现在在太平战场上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,日军虽然已经是强弩之末,但战斗力依然惊人。所以,现在如果苏联能够出兵,对亚洲战场上的日军进行打击,那么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难度会小很多。
能够说动斯大林,这是罗斯福此来最大的目的。
斯大林并没有犹豫太久,他很快就答应了罗斯福的条件。
但是,出兵是一件大事,既然要让苏联出兵,就得拿一些东西来换。苏联提出的条件有三个:一、占有中长铁路的经营权;二、租用旅顺港和大连港;三、让外蒙古独立。
这可真是语出惊人,会场上没有中国的代表,但苏联却堂而皇之地和美国瓜分起了在中国的利益。
在美国的历届总统中,罗斯福对中国的态度是相对友好的一个。
抗战期间,罗斯福也曾经给过中国不少援助,可那都是小打小闹,在真正的利益面前,罗斯福毫不犹豫的把中国的主权出卖给了苏联,果断同意了这三个条件。
反正,美国没有任何的损失,而苏联就更是赚大了,前两条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不用多说,这第三条让外蒙古独立,更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。
外蒙古这块土地一旦独立出去,苏联和中国,乃至于和日本之间,都有了一块较大的缓冲地带。从战略意义上讲,这对苏联大大有利,但对中国来说,可就是个巨大的损失了。
大国威慑
蒋介石也根本没有上谈判桌讨论的机会。雅尔塔会议结束没多久,蒋介石得到了来自美国的通知,让他前往苏联,讨论关于外蒙古等一系列的问题。
得到这个通知,蒋介石的心情自然十分复杂,雅尔塔会议的三巨头,他一个也得罪不起。
在蒋介石看来,拒绝苏联的要求,绝对不明智。然而,真要在协议上签了字,难保不会又掀起一场五四运动,蒋介石最怕的就是国内的舆论压不住。
为了这件事,蒋介石纠结了好几天,但最后还是决定派人过去谈。他派出的是自己的心腹宋子文,同时,为表重视,他的儿子蒋经国也是前去莫斯科谈判的代表人员之一。
宋子文去之前打定了主意,还是要和苏联谈,不管怎么说,一旦答应了苏联的条件,回国之后,这日子就别想好过了。可是,苏联并没有给宋子文谈判的机会。
事实上,宋子文等人刚一来到苏联,见到斯大林,斯大林还没等他们说话,就立刻拿出了早就已经拟定好了的《雅尔塔协定》。
上面清清楚楚地列出了苏联的三个条件,就等中国的代表签字。其实,也就是走个形式。
这下宋子文愣住了,面对斯大林咄咄逼人的态度,他不知道该如何回复。
宋子文
而且斯大林还特意对宋子文强调,这份协定上面有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签名。也就是说,这份协定的内容不是苏联一个国家的意愿,而是三巨头共同的决定。
其实,斯大林根本就没有把中国代表团放在眼里。
在谈起第三条,要外蒙古独立的原因时,斯大林非常直白地对蒋经国说:“条约是靠不住的,你说,中国没有力量侵略俄国,你今天可以这样讲话,但是只要你们中国一旦统一起来,比任何国家的进步都要快。”
在斯大林面前,不管是宋子文也好,蒋经国也罢,他们根本就不敢多说什么。
万般无奈之下,宋子文只好连夜发电报,去请示蒋介石的意见,这份条约到底签还是不签?签了,就是千古罪人,可不签的话,他们怎么跟苏联交代?
当时,中国国内已经因为《雅尔塔协定》的内容炸开了锅。
大家都知道,苏联一直都想把外蒙古从中国手里夺走。而且,在《雅尔塔协定》签订的时候,苏联已经霸占了外蒙古好几年了,这让中国人民难以接受。
所以,中国人民一直盼望着,等到抗战结束之后,想尽办法把我们失去的土地都收回来。
而现在,眼看抗日战争就要看到曙光,我们却要平白无故把外蒙古拱手让人,这是大家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。
所以,一封又一封的请愿信送到了蒋介石手里,希望蒋介石能够坚持原则,千万不要同意这份不平等条约。
奇耻大辱
签与不签,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虽然当时的中国政府的确对于外蒙古没有什么控制权,但至少在名义上,外蒙古依然是中国的领土,只要还有这个大前提在,我们就有把外蒙古收回来的希望。
不管收回外蒙古要经历50年还是100年,我们都不会放弃。
可是,一旦签下《雅尔塔协定》,真正地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。那就意味着,我们今后再也没有什么正当的理由,能够收回这片领土了。
当时,国内绝大部分人都是希望蒋介石不签字。当时,日本投降近在眼前,只要我们坚持住,等到胜利的那天,我们就会占据谈判的优势,到那个时候,可以逼迫苏联让步。
可是,蒋介石如果不签这份协定,就意味着同时得罪苏联和美国两个大国。
当时,这两个大国之间和蒋介石都有援助协议,蒋介石不得不和他们搞好关系,面对苏联和美国的威慑,蒋介石根本就没有反抗的勇气。
那么,要如何既答应了苏联的条件,又平息国内的舆论呢?蒋介石想来想去,居然想出了一个让人惊掉下巴的主意,那就是在外蒙古进行公投,让外蒙古自己来决定要不要独立。
这个主意一拿出来,就连一向唯蒋介石马首是瞻的宋子文都听不下去了。
所谓公投,无非是把决定权交到苏联的手中。
谁都知道,苏联已经控制外蒙古这么多年了,外蒙古受苏联的影响极大,真要举行公投的话,苏联轻轻松松的就可以控制结果,根本就没有什么公平性可言。
蒋介石出这么一个主意,就等于是已经把决定权交到了苏联手中。
果不其然,一番假惺惺的公投之后,外蒙古“自愿”独立已经成为了人尽皆知的事情。这下,中国代表团的处境更加艰难。
过去,苏联的筹码还只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个签字,而现在他们的腰杆却更硬了。因为,就连外蒙古自己都同意独立,那中国又有什么理由去阻拦呢?
面对这种情况,宋子文的选择是走为上策。宋子文明白,公然做出这种出卖领土的事情,那回国之后,一人一口唾沫都足以把自己淹死。
于是,没有跟蒋介石汇报,宋子文自己就擅自回到了国内。
蒋介石一看宋子文回来,暴跳如雷。但宋子文也是铁了心,两手一摊,当起了甩手掌柜。当时,宋子文的想法是,只要这口黑锅不扣在自己身上,那结果好坏都无所谓。
王世杰
宋子文走了之后,谈判的担子一下子落在了代表团的副团长王世杰身上。王世杰更是欲哭无泪,宋子文跑了之后,蒋介石害怕这位副团长再撂挑子,于是亲自下令让王世杰签字。
王世杰可没有宋子文那么大的能耐,现在是蒋介石发话,他要是不签,等回国之后,一定会遭到蒋介石的报复。无可奈何之下,王世杰只能在《雅尔塔协定》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。
至此,外蒙古正式独立。
荒唐条约
郝柏村说:“蒋介石一辈子做得最错误的事情,就是接受《雅尔塔协定》!”
这句话或许说得并不过分。话又说回来了,蒋介石接受《雅尔塔协定》,难道仅仅是因为畏惧苏联吗?当然不是,蒋介石这个人无利不起早,在《雅尔塔协定》带来的耻辱之中,蒋介石竟然还认为自己有利可图。
他之所以这么积极地促成代表团在《雅尔塔协定》上签字,本质原因是苏联也答应了蒋介石的一些条件。而这些条件,自然而然是针对中国共产党的。
当斯大林针对外蒙古问题对蒋介石提出威胁的时候,蒋介石心里最害怕是苏联放弃对自己的扶持,所以,蒋介石始终不敢跟苏联撕破脸。
事实上,苏联当时对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态度,摇摆不定。蒋介石担心一旦产生矛盾,苏联很有可能彻底倒向共产党。
基于这样的原因,蒋介石非常客气地跟苏联谈起了条件。
他的条件是:若中国包括东北和新疆在内能因此统一,领土和行政完整无缺,则外蒙独立可以考虑。但独立换取要有要求。其中,东三省领土,主权及行政必须完整,新疆之伊宁及全疆各地沦陷区域完全恢复,阿尔泰区仍属新疆范围。中共对政令军令必须完全归中央。
简单来说,蒋介石认为,内蒙古可以割舍,但是苏联不能够给中国共产党提供援助,要承认国民党对中国独一无二的统治地位。
对苏联来说,这是小事一桩。蒋介石签字之后,苏联立刻保证,不会给中国共产党提供任何的武器援助。听到斯大林的这句保证,蒋介石放心了。
但蒋介石万万没想到,条约签订没几天,美国就往日本扔了两颗原子弹,这两颗原子弹的威力实在是出乎了全世界的意料,就连美国也没想到效果能这么好。
沉重后果
两颗原子弹毫无疑问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,但对蒋介石来说却成了麻烦事。
他答应签署《雅尔塔协定》,是因为此前预估战争不会那么快结束,所以,不得不向苏联妥协。但现在,战争却有可能提前结束了,那他签下协定岂不是亏上加亏吗?
斯大林
不知道当时的蒋介石作何感想,总之,后悔也来不及了。
斯大林也知道,战争有提前结束的可能。正因如此,他对蒋介石的逼迫更紧,斯大林提出了另一个威胁条件,那就是蒋介石最关心的中国东北。
此时此刻,苏联对于东北的影响力很大,而且,苏联随时可以向东北出兵。
而更让蒋介石感到胆战心惊的是,斯大林不断地暗示他,如果他不承认《雅尔塔协定》的内容,那苏联就先占据东北,然后再把东北三省送给中国共产党。
看来,斯大林也非常清楚蒋介石内心最担忧的是什么。
可是,历史后来的发展也清清楚楚地告诉了所有人,蒋介石并没有成为最后的赢家,哪怕他拿着国家利益做垫脚石,依然挡不住最后的失败。
从蒋介石拿着外蒙古为自己的成功做筹码开始,就已经注定了他会成为输家,一个连国家利益都不顾的人,又怎么可能得到人民的拥戴呢?
蒋介石荒唐地认为,只要稳住苏联和美国,只要自己背后还有大国相助,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。可是,他这种想法大错特错。
在整个《雅尔塔协定》签署的过程之中,蒋介石的表现宛如一个跳梁小丑。
也许,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再多做一点努力,一切结果就会不同。可是,历史从来就没有如果,我们要面对的现实就是,外蒙以一种十分荒唐的形式,从中国彻底独立了出去。
蒋介石会不会为了自己的糊涂决定后悔呢?这些事情谁也不知道。
外蒙古独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,我们能做的,就是永远不要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,永远记住这份惨痛的教训。